商吕子驾豕,是《论语》中一则著名的故事。文章讲述了子路帮助商於子赶猪的事情,但是商於子却对于子路的态度表示不满的情节。下面是商吕子驾豕的文言文翻译答案。
商吕子驾豕,子路从行。逐客问之,曰:“子,何不改乎?”子曰:“唯。”河伯为之杀牛,堯舜耕作之,文王拘而漏网之鱼,商鞅断长铗之明。丈人妻酌猎人之醴,缪公墨翟弹之韣。子不为也,夫何改乎!”
这一段文字主要是为了描述商於子的态度。商於子骑着猪,子路走在旁边。子路问他为什么不改变自己骑猪的习惯,商於子说“好啊!”然后举了几个“伟大”的例子,比如河伯杀牛,堯舜打耕田,文王抓漏网之鱼,商鞅断长铗之明等等。商於子认为这些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习惯,所以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和风格。
子路赋诗:“夫何为哉?敢问其故?”子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这一段是子路的回答。子路认为商於子的思想太过消极,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兄弟而对生活放弃希望。他写下了几行诗,诗的意思是想问问商於子,他的思想为何如此,为什么要这样看待自己的生活?
子曰:“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留而子去,何病之有?』”
最后这一段主要是商於子和冉求的对话。冉求说他很欣赏商於子的思想,但是没有能力去实践。商於子回答说,如果他真的有信仰,却因为力量不足而放弃,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商於子说,既然冉求没有办法,他可以放手让他自己走自己的路,留在原地也没有什么不好。
总体来说,《论语》中的商吕子驾豕,是一则充满智慧的故事。这个故事启示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习惯,不能轻易改变自己。同时,我们不应该放弃信仰和努力,否则会感到一种无力和不安。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立场,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