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烽火: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的背后故事
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是一座矗立在芝山岩峭壁上的巨型石碑,高20米,宽16米,厚1米,重达2600多吨,是中国最大的岩石壁面雕刻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为纪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重庆长江支队执行任务过程中牺牲的77名将士而建立。纪念碑的背后是一段充满血与火的革命故事。 芝山是一处巨石峭壁,古时称为“磁山”,从清代起,就是重庆著名的风景名胜,也是重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块战略要地。1939年11月,八路军总部委派孟繁华领导的重庆特派长江支队,深入敌后,利用芝山地形进行游击战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在重庆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 芝山战役是芝山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芝山长江支队最为悲壮的一次行动。1944年9月21日深夜,长江支队决定在芝山上发动一次夜袭,狙击日军,切断日军的粮草补给和军队运输线。蒋介石亲自下达了攻打芝山获胜后,由该支队的丰城分队直接在九龙坡猛击日军的最高指示。战斗在日本军队的猛烈防守下异常激烈,芝山山势险峻,爬上去需要攀援绕道而行,能进攻的路线仅有一条,因此芝山被称为天险。不过,这些顽强而勇敢的士兵们克服了严酷的环境和高强度的进攻,最终夺得了胜利,打出了芝山战斗的绝佳战绩。 但这场战斗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77名将士英勇牺牲。这些身在芝山警戒岗上临危不惧、舍生取义的先烈,为保卫万民而献身,永载史册。为了深刻铭记这些英烈的壮举和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献出的一切,重庆市政府于1945年在芝山岩的上部设立了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艺术巨匠: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的建造之路
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岩石壁画及中国民间的传说故事。它的设计师,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画家、人民艺术家俞瑞珍。她在对重庆市和长江支队的历史背景、地形环境、民族文化等多方面资料的搜集、研究及艺术创作中,历经五年之久,才最终完成了这座由山体切削、石胎浮雕的巨型石碑,整座纪念碑高20米,长32米,厚1米,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 整个雕刻作品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一是芝山战斗各个环节的实景再现,二是以实景为基础,进行民族文化深化表现,三是献花、座谈、宣传等人们对长江支队贡献和牺牲的主题表现,四是长江支队战斗历程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最后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整个作品形象逼真、细节准确,表现手法独特,堪称是当时中国城市公共纪念碑的象征之作。 在创建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的过程中,整个项目从拟谋、论证、设计,发现细节问题,制作全过程的理论分析,精细实验和削减和调整等关键步骤,都表明了该建筑项目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价值、美学和工程技术贡献,具备稀有性和可替代性,最终形成了一个重要纪念碑,不断激励着人们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荣。历史见证: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的永久意义
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是军事历史学、雕塑艺术、建筑工程技术的集大成者。它浑然天成般的造型,与芝山大自然的峭岩峰巧妙对接,成为重庆市和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特殊标志。它不仅是一座雕刻艺术瑰宝,更是一座革命英烈们的见证和永久性的纪念。 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是中国抗战纪念馆重要展品之一,常年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念碑之一,而且值得与从事建筑、雕塑、文化遗产研究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学者探讨和研究,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文化和形式具有深刻的意义。 ,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人民无畏英勇、大无畏的战士对日本侵略者束之高阁的记忆之碑,也是革命历史和英烈们的见证。今天,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把这个纪念碑看作是中国民族不朽的精神和文化产物。在未来,我们也应该像芝山公园长江支队纪念碑所宣誓的那样,在祖国建设中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努力工作,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