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翃简介
唐代诗人韩翃,字士夔,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市)人,生卒年不详。自幼聪颖好学,曾经留学洛阳,师从卢照邻,工于文、史、子集等。他的文学天赋得到了大肆发挥,成为开元盛世有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
寒食节的起源与寄托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东汉,期间民间禁火三天,因此也叫禁火节。节日是为了悼念公元前228年的楚国大夫屈原,悲愤之余,他投江身亡,民间为了追思屈原,开始禁火守夜,有些人将食物软硬储存,称之为“冷食”,这样的习俗循各地不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寄托。
韩翃的寒食诗意
韩翃和他的诗作几乎是同一体,诸多的诗篇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传唱于人们心中,其中的《寒食寄陈侍御》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寒食节的思绪和情感,描绘出了别样的生活情趣和儒雅气息。
“寒食陈侍御,洛阳道上行”
开头的这句诗流露出韩翃对陈侍御的感恩之情,同时自字士夔昭示了他的身份和背景。洛阳道是当时的一种交通工具,韩翃乘坐它浮游在道路上,游赏洛阳的歌舞厅、剧场、庙观、飞檐琉璃、巧梁华阁,尽情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
“秾桂寒枝露,阴霜夜月明”
寒食时节,桂花树开花,这里描绘了桂花在寒食时和寒食之夜的样子,他们既有清新的怡人之志,又有孤傲的幽寂之趣,更有静谧的宁静之美。
“古人亦多感,蒹葭涕泗淋”
这一句则是对传统感慨的反思,寒食节和屈原关系密切,当然离不开民间对屈原的纪念。历史上屈原是一位忠诚的大臣,却不幸被流放,这样悲催的经历召唤着后人思考公正,思考文明,思考爱国。寒食时节,民间对屈原的追忆多以流泪为伴,当中蕴含着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厚智慧。
寒食节的文化价值与启示
韩翃诗中的寒食意象不仅仅贯穿了禁火忌祭,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思想的体现,传递了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寒食节不仅仅是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延续,一种思想的表达,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特色,也为人们求取内心安宁、世界和平提供了启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