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熟悉北极熊、棕熊等生活在冰雪之地的大型动物,但你是否知道这其中还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它们也居住在北极及寒带地区,但与其他动物相比,它们不爱动,连饭都不愿吃,被称为“冬眠兽”。
冬眠兽是指一类能够在极端环境下进入长时间冬眠状态的哺乳动物。最著名的冬眠兽当数蛮熊,此外还有树懒、蝙蝠、鼯鼠等。它们并不是因缺食而冬眠,而是为了逃避极冷气候。冬眠具体表现为体温和代谢率的大幅降低,令身体处于低代谢、休眠的状态,生命体征几乎完全停止了,可以达到数月甚至一年。
蛮熊是冬眠兽中最懒惰的,它们每年只有不到半年的醒着时间,剩下的时间都在沉睡中度过。通常是在秋季睡眠前,在吃饱足的情况下进入冬眠状态,差不多待到次年春天。在这期间,它们能够存储的足够的脂肪来维持代谢,不必再吃进新的食物和水。而且,蛮熊睡得很沉,身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心跳几乎停止,体温也降至接近室温。这使得它们能够熬过极端环境下的漫长冬季。
冬眠兽能够在不吃不喝,不排泄、甚至是被掩埋在雪堆中的情况下存活,很大程度上都归因于它们的适应性生理机制。在进入冬眠状态前,冬眠兽会通过进食、增加脂肪储备等方式为冬眠做好准备,降低体温、代谢率,进入冬眠状态。在冬眠状态下,冬眠兽的身体会尽量减少能量消耗,让有限的能量尽可能地支持长时间的生命维持。同时,它们的身体机能,如脑电波、心跳、呼吸等均显著减缓。当春天的阳光和温度抵达,它们就会“复活”,整个身体都要重新调整,从而完成冬眠状态的退出,回到正常状态。
在这个萧瑟纷飞、一切都仿佛无望的时代,在这个焦虑不安、生活无望的时刻,是否我们需要学习“冬眠兽”的生存哲学,做到宁静、养精蓄锐,等待生活重新回归正常状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