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标校正因子在计算含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标校正技术主要是针对无法使用内标法的情况,通过建立样品与已知浓度外标溶液的标准曲线,然后依据外标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标准浓度,从而计算出样品的含量。以下将详细介绍外标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
建立外标曲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外部标准物质的浓度和吸光度建立标准曲线,另一种则是利用外标品的相对响应因子和内标品的响应因子相除计算样品成分。本文介绍前者的建立方法。
首先,准备一组外标液,分别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用比色法或者荧光法测量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或者荧光强度。然后将所得数据制成标准曲线,一般采用逐步稀释的方法,用标准曲线求解出样品的标准浓度,再由标准溶液制成一组含量不同的样品溶液,用同样的方法求出曲线。
外标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建立样品与标准曲线之间的线性关系,并计算出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或者荧光强度。然后,查找该吸光度或者荧光强度相对应的标准浓度,即可得到标准浓度,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的目标物质含量。
设样品测得的吸光度为A,标准曲线上对应的标准浓度为C,样品中目标物质含量为X,则有以下计算公式:
X=A/(k*C)
其中,k为对数作图时标准曲线的斜率,k的值可以用标准曲线的两点式求出。通过此公式计算出来的X即为所求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外标校正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营养素等化学物质样品含量的分析,其适用于单一成分或者少量成分的样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标准曲线时应选用与待分析物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化合物作为外标。
2.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包括仪器误差、试剂质量误差、样品前处理的影响等,需要在实验中认真控制。
在科研和生产中,外标校正因子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效的计算化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的准确度和精度。需要我们在实验中认真学习掌握,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