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乘法是小学数学中的核心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乘法,则在小学四年级开始乘法的系统学习。初学乘法,学生需要从有关概念入手,例如乘数、被乘数、积等等,开始逐步认识乘法的本质。
一、什么是乘法
在乘法中,乘数、被乘数与积是重要的概念。以2×3=6为例,其中的2和3就是乘数和被乘数,6则是它们的积。乘法其实是将两数相乘,得到一个数的过程。例如,2×3=6加以解读,是指将2和3相乘,得到6这个数。
在初学乘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渐进式地认识乘法的本质。开始时,可以从有关概念(例如乘数、被乘数、积等),让学生慢慢了解乘法。让他们观察并探究如何找到两个数相乘的方法。比如,可以选取一组数字(例如2×3),让学生口算,并求出这两个数的积(6)。让学生体验通过相加的方式求积,例如2+2+2=6,3+3=6,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初步认识乘法的本质。
二、乘法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乘法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特别在物品购买、计算面积、体积等方面。例如:小明买了3瓶2元的饮料,他需要用乘法计算3×2=6元,就知道要六元钱。这段事例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乘法的讲授中,也可以通过例题来深入探究乘法的应用。例如:周长是围住一个形状的长度,如图形叫做直角三角形,其中底边是3米,高为4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需要通过给出的数据(底边为3米,高为4米),计算出斜边(通过勾股定理,得到斜边长5米),进而计算出三角形的周长(3+4+5=12米)。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应用乘法计算周长。
三、小学生乘法认识的误区
在初学乘法时,学生可能会有一些误区,例如:认为2×3和3×2的答案不一样,认为1对数字之间的顺序没有重要意义。这些错误的看法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更正。
在乘法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看法做出及时的纠正。例如:2×3==3×2,所以其答案相同,这一点需要在乘法的加法交换律中引出,让学生明白乘法也满足这一性质。原则上,这种错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学生正确纠正。课堂上,更注重让学生慢慢理解乘法的规律和本质,增强其乘法和数学的应用能力。
结论
乘法是小学基础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深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小学生,认识乘法的过程从概念认知到实际应用,帮助学生逐渐深入地了解乘法的本质,这对强化学生数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的教学,也应注重理解乘法的规律和本质,从而最终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乘法相关的计算能力。
上一篇:临沂农业信息网(临沂农业信息平台——让农业信息高效传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