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自从在武汉爆发以来,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在医护人员的英勇奋斗下,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然而,疫情下的死亡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究竟中国的死亡率到底是多少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中国政府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为9126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5819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按这样计算,中国的死亡率为5.08%。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球病例的报告,截至2021年5月底,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6亿例,累计死亡超过330万例,全球死亡率约为2.1%。从这个数据上看,中国的死亡率似乎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了不少。
然而,死亡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新冠病毒,国内外研究表明,年龄、性别等都是影响死亡率的因素。在中国,一份发布于《中华传染病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5月底,全国共有4325名确诊患者因新冠肺炎死亡,其中男性占比约60%,女性占比约40%。另外,年龄也是影响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患者死亡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特别是80岁以上的患者死亡率尤其高达15.1%。所以,在设计疫情防控策略时,应当结合年龄、性别等因素,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方案。
疫苗接种也是影响死亡率的一个因素。如今,全球多个国家、地区正在大规模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中国也已经完成了疫苗的紧急使用和过渡期使用。疫苗对病毒所造成的破坏作用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病情,从而也能够大幅缩减死亡率。据报道,近期国内外接种数据显示,疫苗接种后新冠疫情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下降明显。所以,疫苗接种也是防控疫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疫情下的中国死亡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外,疫苗接种等也是影响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疫情防控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科学防控,才能尽早控制疫情,减少死亡人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