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是很常见的事情。这类合同通常是没有明确的服务期限,而是以员工表现、公司需求等因素作为考虑条件。然而,该类合同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员工因各种因素常常会被解雇。虽然解雇时公司需确保符合相关规定,但员工仍有权利获得一定的赔偿。本文将介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被解雇后的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生产经营需要和业绩考核等原因,与员工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但在此之前,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规定提前与员工协商,并书面通知员工30日。如果是因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而被解除,用人单位则无需提前通知员工,但仍需符合规定的手续和精神。
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裁员所需支付的经济补偿一般为员工已工作年限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费用,在计算经济补偿时,不满一年者按一年计算,超过一年不满五年者按双倍计算,超过五年者按三倍计算。不过,需要了解的是,个别地方的经济补偿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方便起见,以一位工作了3年的员工为例,月工资为6000元。根据相关规定,计算其应赔偿金额的具体公式为:[工资总额÷(12×3)]×1×6000元。也就是,6000÷(12×3)×1×6000元=12万元,即员工在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支付12万元的经济补偿。
总之,为了避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被解雇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建议员工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合同内容,并借助合理的法律手段提高自身合同保障和安全。同时,用人单位在解除员工的合同时,需遵守相关规定,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