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常识 > 端午节的来源150字(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的来源150字(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的渊源

龙舟竞渡

端午节源自于中国的古老传统节日。据说,端午节起初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和著名的爱国诗人。由于进献的珍贵金器被贪官污蔑,他无法容忍国家的黑暗和腐败,最终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纪念活动。

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是,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病毒叫做“瘟疫”,它能夺走人们的生命。为了防止瘟疫流行,人们用艾草和其他具有驱毒消炎作用的草药装在丝袋子里,系在房门及缝等处,以驱除瘟疫,为此还有吃粽子的习俗。后来,人们把纪念屈原的活动和祛疫赶邪的习俗结合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赛龙舟

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就是赛龙舟。赛龙舟也是该节日的标志之一。有关文献记载,赛龙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一次救火事件。据说,当时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极力请求周天子朝廷奉行政策,将一个燃烧的牛气囊浮在江面上,然后命令百姓划船绕着气囊转圈吼叫,让牛气囊听之谔谔,悬于半空中而不落下,最终成功扑灭了大火。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救火事件,就开始划龙舟赛龙舟,这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食粽子

与赛龙舟一样,食粽子也是端午节不可分割的传统。食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制作的,据说当时人们怕他在江里被鱼吃掉,就在江里投入了大量粽子。另一个传说说,屈原的家族在端午节从前门出來,镇住在园子里。屈原极为爱民,想出许多办法给他的如亲如家的群众减轻痛苦。他常常要求大家将饭菜包在香叶子里,这样可以避免食物变质。为了纪念这位爱民如子的大臣,人们就开始食用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