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3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十年的时间,也正是各地加紧推行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小山村的孩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2013年以来,我国启动了历史性的脱贫攻坚战。通过举国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等措施,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至2020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0.6%。农村社会风气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被誉为农村新风——“脱贫不脱政策,发展更需规划,成留不成村,小康看领导”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这场攻坚战也深化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力量与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
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然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特别是在“三区三州”、边远地区和“空心村”等比较贫困的地区,还需要进行重点救助。
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智慧帮扶,创新教育和就业方式等途径,为贫困地区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其次,还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意识。针对特殊群体,如残疾人和青少年等,还要制定对应的建设规划。最后,依托现代科技及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扩大产业链带动规模,推进农村电商及智慧物流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农村经济模式,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为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我对未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充满信心。我相信,在国家政策与社会共同努力的支持下,农村地区不仅可以获得实质性的改善,而且可以发掘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的发展机会,实现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脱贫减贫。而作为农村的孩子,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从脱贫的艰难变迁中,探索出一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