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常识 > 白仲为什么叫卫廖(白仲之谜:为什么他被称为卫廖?)

白仲为什么叫卫廖(白仲之谜:为什么他被称为卫廖?)

白仲之谜:为什么他被称为卫廖?

背景介绍:白仲,又称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诗圣”,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等广为流传。然而,有一个令人纳闷的问题:他为什么会被称为“卫廖”?

起源传说

在古代,人们常常会给名字加上别号,以示尊敬或者追念。而白仲为什么会被称为卫廖,是有一个传说的。

相传在白仲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他去拜见当时的大诗人王之涣,谦虚地请教他诗歌创作的经验。王之涣欣然接受了,并请白仲在他家暂住,教授他诗歌写作技巧,笔墨之道。

然而,当时的印象中,白仲是个脾气温和的人,甚至过于谦卑,不敢有所争辩。而王之涣则是个傲慢自大的人,喜欢挑战年轻人的智慧和勇气。

于是,王之涣想到了一个下作的点子:他命令厨师把一堆难以下咽的食物做出来,让白仲用诗歌形式赞美它,才算过关。

白仲感受到了王之涣的跋扈,于是他开始定下心来创作。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写出了一篇名为《卫廖食糜赋》的长篇诗歌。这篇诗词不仅把食物的味道、香味、质地、颜色、营养成分都描绘得细致入微,而且还借此批判了王之涣的傲慢和跋扈。

王之涣看到这篇诗,既惊叹又愤怒,认为白仲是在羞辱他。于是他冷笑道:“好你个卫廖!好你个卫廖!”从此,白仲就有了“卫廖”这个别名。

“卫廖”的含义

那么,为什么王之涣用“卫廖”来骂白仲呢?实际上,这个别号是有特定含义的。

在古代,卫、廖这两个字都含有贬义,都是指比较丑陋、不中看的样子。而卫和廖在一起,更是形容一个人外貌丑陋、品性卑下、鄙俗不堪的污名。

这也说明了当时的王之涣对年轻的白仲的看法,他觉得白仲不但人长得难看,而且还软弱、唯唯诺诺,不是他看中的那种人才。

“卫廖”之谜的反思

其实,“卫廖”之谜也不仅仅是在揭示白仲的另一面,更是在反思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可以看出,这个别名是从贬义角度出发,而且是对人的长相和品性做出的判断。虽然王之涣是个诗人,但也无法摆脱当时的思维定势。反之,作为一个大诗人,王之涣的行为也堪忧,毕竟他的作为只是出于一种笃信自己的傲慢和狂妄。

当然,在古代这种现象很常见,但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人的价值评判不能完全以外表和傲慢自大为标准,而是应该多看一眼内在、个性和品德。而白仲风流倜傥的一生,也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因此,当我们揭开“卫廖”之谜的面纱时,也应该思考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我们在评价人的时候,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执念和偏见?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