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云上搜索“门菖蒲”,你会发现许多人上传的图片中都注明了“相思门菖蒲”四个字。这种叫法在互联网上很普遍,却很难在传统的植物学书籍中找到相关的记载。那么这种植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在网上那么受欢迎呢?本文将带你揭开这个谜团。
门菖蒲,学名为Acorus calamus L.,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天南星科菖蒲属。原产于欧亚大陆北部,分布较广泛,生长在沼泽、湖泊、河流等湿地。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中医里具有开窍提神、化痰温中、驱虫等功效。
门菖蒲目前已有多个品种被改良出来,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彩菖蒲、翠菖蒲、玉米菖蒲等。这些品种相比普通门菖蒲在颜色、形状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被广泛用于园艺观赏。然而,在网上看到的“相思门菖蒲”大多不是这些名称的菖蒲。
为了探究“相思门菖蒲”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专门询问了多位园艺爱好者并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这种品种是在我国福建省的一些农村中被发现的,在当地自然生长,未被人为改良。这些菖蒲的特点在于,它们的花序和叶片非常细长,像一排排青色的细绸带。这种细长的外形,被人们比喻为“思念绵长”的相思之情,因此被称为“相思门菖蒲”。
据说这种菖蒲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和药局方》中就已经有记载。当时它主要用于食疗,能够让人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宋代朱熹还在《荷尖雅趣》中写下了“门菖蒲霜玉色,象带初批渺,细枝欹凤吐,黑点日碾弄”的诗句,可见当时门菖蒲就已经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植物。
时至今日,相思门菖蒲已经远远不局限于中药材和食材的领域,而是成为了一种备受园艺爱好者青睐的观赏植物。这种菖蒲不仅具有细长美丽的外形,还有着淡淡的清香。有些品种的叶片会带有一些白色或黄色条纹,十分雅致。相比其他植物,相思门菖蒲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在生长季节中需要保持湿度,不能暴晒,否则容易造成萎黄变褐的情况。
在园艺上,相思门菖蒲可以作为盆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是在盆景的制作中,配合其他花卉可成为一个非常出彩的组合。此外,相思门菖蒲在草木笔下也是常见的表现形式,如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一幅名作《荷花池》中即有相思门菖蒲的身影。
,相思门菖蒲是一种自然生长、具有美丽外形和清香的观赏植物,在园艺爱好者和文艺熏陶者中广受欢迎。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将它养在家中或办公室,请不要错过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