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的不适
我并不是那种听说别人在电梯里被困过就会神经兮兮的人。我平时搭电梯的频率还算高,每天上班下班必经之地都会有电梯。
但是有一次,我搭电梯时感到了异常不适。
电梯上升到三楼时,突然车停了,挂着“停用中”的牌子。我并没有感到特别焦急,反而觉得这可能只是一个小故障,马上就会解决。可是等了五分钟,十分钟,还是没有动静。这时起初的不适开始爬上我胸口。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恐慌,但的确感觉全身都开始出汗,心跳加速,口干舌燥。越是意识到自己恐慌的时候,情况也变得越糟糕。几分钟后,电梯重启了,我墨迹着走出来,脸上的表情可能是恐慌和乏力的混合。
撞到点上大叫
直到有一天,我真正体会到了恐慌的感觉。这是我到达新住所后遇到的第一件事情。
那天,我开心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兴高采烈地要搭电梯上楼。这是极普通的一部电梯,没有惊险或特别的预感。但是,就在电梯到达五楼的时候,轰的一声,电梯猛地撞到了什么东西。我所有的本能线都紧绷了起来,这一瞬间脑海里全是恶心紧张的画面,但我还是忍住了不叫。不是因为我深呼吸用力压制了下来,而是我打了声喷嚏。这似乎刺激到了本能,我忽然想大喊,套在喉咙上的情绪绕了回来。于是我大叫了一声,和我同行的还有一个女孩也是大喊。像我这样的局面在整栋楼的电梯里发生过很多次,至于是什么原因,我想,每位经历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教育与安全
换乘地铁时僵持在紧闭的地铁门间的经历,让我明确意识到了自己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保证自己不危及他人。有一次,我撞到了一位老太太,赶快站住说了声“对不起”。老太太超级可爱,她说:“你不疼就行了,小姑娘这样,要好好注意呐。”其实不管是谁,在电梯里敲响警报都并不是好事情。毕竟这一动作会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带来多余的安全隐患。与其等到真正的危机来临时才开始重视,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多去学习怎么做能更合理地自救。不光自己要有安全意识,对于身边人也要多关注,举手之劳帮忙开启电梯,为卡在电梯里的人提供帮助。
三楼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还是经常想起那个场景。之后的几次遇险,我都喜欢被较慢的电梯吸引,这样就会有很多时间去想,做个稍有防范的小小准备:挂一个医药包,背一瓶水,养成守卫安全的个人习惯。希望大家都能随时保持警觉,心宽体胖,人安心。
上一篇:招标培训机构需哪些条件(招标代理和评标专家培训机构的条件要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